1、缺乏团队合作精神
国外的大学非常注重团队思想的培养,所以课堂上老师会安排团队任务,课后大家一起完成,即小组作业,基本2-6人一组。
小组作业的分数一般也会占学科总分的20%,可谓是十分重要,那么在国内习惯了“单打独斗”的我们,对于组队合作来说,就容易漏出胆怯,甚至是口语不好的同学,跟其他学生交流起来变会费时费力,导致很多学生都开始对小组作业不上心,或者只想当free rider。
这个时候不用老师发现,你可能就已经被组员投诉了。如果你长期这样,不止小组成员会抛弃你,老师也不会管你,而你下学期只能进入更差甚至跟你一样划水的小组,以后就很难取得好的分数了。那么这样,你就会被老师归类到“不学无术”里去了。
改进建议:积极参与小组讨论,主动承担任务,与组员保持良好沟通,共同为作业质量贡献力量。
2、提问缺乏思考
大部分老师都会给出下堂课的讲义或者材料,而且如果时间充裕的话,老师会提供答疑的时间,这也是在老师面前刷脸的好机会。但是如果同学们一心想着发言提问,而问出与讲义里内容相同的问题,或者是老师在上课期间解答过的问题,那么就会非常尴尬。
所以提问之前一定要先自己思考一下,不要一遇到问题就马上提问,可能很多问题的答案自己课后就可以搜的到。问太浅薄或者重复的问题,反而会给老师留下不好的印象。
改进建议:在提问前先进行自我思考,尝试在讲义或材料中寻找答案。如果确实无法解答,再向教授提问,并尽量提出有深度、有针对性的问题。
3、迟到与缺勤
上课迟到硬着头皮进去很明显,你已经被老师盯上了。如果迟到太久,不仅会打断老师上课的节奏,也容易留下“没有时间观念”的印象。那么大马的老师,会点名吗?
当然!不止是线下,就算是网课,也是有设立打卡的。查考勤可是全球老师的职责,而且出勤率也跟成绩挂钩,所以老师当然不会放过你啦!如果被老师抓到缺勤,不止成绩上不好看,老师也会认为你不尊重他的时间,这是非常不受老师喜欢的行为。
准时是马来西亚文化中的重要价值观之一。在课堂上迟到或无故缺勤不仅会打断教授的教学节奏,还会给教授留下不尊重时间、不珍惜学习机会的印象。
改进建议:提前规划好出行路线和时间,确保准时到达课堂。如因特殊原因无法出席,应提前向教授请假并说明原因。
4、英语沟通带来误解
国外的学校,大多是用email来沟通,所以在邮件的书写上,一定要有个万能的公式。开头先称呼+问候老师然后表明自己身份,结尾再对老师致谢。
如果你上来就说:老师你上节课说的那个题目啊,我觉得……。信不信老师要么不回复,要么直接在下次上课期间表示自己受到了学生的冒犯。而且如果受到了老师的回复,你觉得已经解决了问题,那么最好也回复2-3句简短的话语表示感谢。
就算跟老师已经有一定程度的了解,语气不能太过随意,基本礼貌还是要的。在马来西亚是用英文沟通,所以我们在沟通期间多注意词汇或者表达的意思是不是会让教授会错意。
改进建议:在邮件开头使用尊称并问候教授,简明扼要地阐述问题或请求,并在结尾表达感谢和敬意。同时注意邮件的格式规范和语法错误。
5、触犯老师的宗族禁忌
大马老师大部分是穆斯林,有很多禁忌。如果上课期间,你衣着暴露,可能老师连教室都不会给你进,大马在衣着方面是比较保守的,很多公立学校尤为重视。想要拜访老师,最好选择周一至周四,因为周五比较忙,而周末是休息时间,没人愿意被打扰。
过节想送老师礼物,要是送了“非清真”的食品,老师恐怕是要气的不清。而且在大马,其实没有送礼收礼的规定,实在是想表示友好的话,可以选择送一些砂糖橘,一般华人商店到季节会出售。或者是手写的贺卡,心意到了老师都会收下的,反之送的过于“贵重”,可能导师反手把你一个举报贿赂。
改进建议:尊重文化差异,了解当地的文化习俗和禁忌,避免触犯宗族禁忌或引发误解。保持开放的心态,尊重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多样性。
6、对待学术不诚信
任何论文的作弊、抄袭、代写被发现,都是轻则记过重修,重则开除遣返,所以一定不要轻视学习。很多小伙伴喜欢用软件翻译来写论文,如果过于依赖,套用过多,被发现也是属于学术不端。国外的老师是很重视学术诚信的问题,对这类事情更是零容忍。
改进建议:坚守学术诚信原则,独立完成作业和考试。遇到难题时可以向教授或同学求助,但严禁抄袭或作弊。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